近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三农”工作,涉农资金规模日益增大,但传统的管理模式易造成涉农资金“跑、冒、滴、漏”等现象。为把钱花在刀刃上,解决财政涉农资金“资”出多门、“天女散花”等问题,实现资金精准投放,宁海县于2015年启动涉农资金整合改革,搭建“3+2+T”涉农资金整合平台,创新“三合二分”资金运管模式等,涉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安全保障得到明显提升。
一、改革背景
涉农资金多头管理,使用分散,效率低下。当前,政府涉农部门手中都掌握部分资金分配权力,各个部门按照管理范围,分别确定扶持项目。甚至同个单位不同科室也存在涉农资金分配权限。如规范性合作社建设,农林局的农业产业指导科和林业产业指导科都有相关扶持资金,极易产生资金重叠。
二、主要做法
一是突出全域统筹,构建职责清晰的资金调配机制,着力破解涉农资金“多头管理、管用不分”问题。建立高规格的涉农资金整合组织体系和领导机制,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资金整合领导小组,负责涉农资金改革工作的组织、指导、协调与监督。同时,设立“农田水利建设类”、“新农村建设类”、“农业产业化类”三个协调平台,分别由县水利局、县农办、县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为牵头单位,负责相关领域涉农资金的统筹管理,有效改变涉农资金“资出多门”现象。同时,按照政策制定、执行、监管三分离原则,专门出台《涉农资金整合项目管理办法(实行)》,进一步理清财政、涉农部门、审计等管理职责。如,财政闭门做好整合资金运行和项目对接,统筹安排项目预算及资金使用监管;涉农主管部门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审计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审计监督。
二是突出规模效应,构建握指成拳的资金连投机制,着力破解“使用分散、重复投资”问题。坚持以“多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为大方向,通过整合各部门、各渠道安排的涉农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涉农资金规模效应。
三是突出精准投用,构建项目导向的资金投向机制,着力破解“任意投用、无序投资”问题。按照“整合项目、聚集资金、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集中成片、整体推进”思路,以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新农村示范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形成“3+2+T”涉农资金投用方向。“3”,即三大类项目,其中“农田水利类”项目,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兼顾“五水共治”、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程;“新农村建设类”项目,重点推进“两美”宁海建设,兼顾中心村、特色村、小康村等创建,探索建立“点上精致、线上靓丽、面上优美、城乡融合”新农村精品综合体;“农业产业化类”项目,以打造乡镇优势块状产业为重点,实现优势主导特色产业区域集聚。“2”,即三门湾现代农业园区、渔业园区两个重点区域,通过集中投入,成片推进,加快综合性示范园区建设,力争建成高水准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以及改样经济集聚的国家及现代化渔业综合示范区。“T”,即兼顾乡镇街道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加强乡镇特色优势产业转?升级,实现主导特色产业区域集聚,形成可看、科学、可带动的“一乡(镇)一特、一核心基地”农业精品示范产业带。
四是突出流程规范,构建阳光透明的资金使用机制,着力破解涉农资金“审批繁琐、信息不对称”问题。按照科学规范、信息公开、透明运作的要求,修订《宁海县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优化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工作流程,避免审批冗长造成供需脱节,同时完善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推出、预算编制和执行、绩效管理及监督等管理制度。具体流程上,推行“三合二分”项目管理模式,力争规划布局、建设标准、项目实施、资金管理、督导检查、竣工验收“六统一”。“三合”,即联合发布项目指南,根据年度“三农”工作重点,编制涉农项目申报指南;联合联评择优立项,建立由涉农部门组成的联合评审组,以联合评审的竞争性分配办法确定项目实施单位;联合开展项目验收,统一项目审查验收,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结算。“二分”,即分口申报项目,先由个项目实施单位根据《项目指南》申报项目,经乡镇初审、县有关部门复审后,报协调小组列入项目储备库;分口实施项目,由项目实施单位开展项目施工,项目主管部门负责日常管理监督。
五是突出安全有效,有关全过程监管的资金评测机制,着力破解涉农资金“投而不用、投多用少”问题。为确保财政涉农资金使用安全有效,该县积极探索建立财政、审计、监察等多方联动的“全程监控+闭环监测”的绩效测评机制,用过定期不定期对财政涉农资金监督、审计、检查,及时查找涉农专项资金分配、管理、使用中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并及时采取通报、调减预算、暂停拨付直至收回资金等措施。同时,积极探索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提前设定涉农资金绩效目标,待预算年度结束后,采取自评、抽评、重点评价等方法,评估涉农整合资金的使用成效,评价结果将作为下年度涉农资金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成效
一是实现了涉农资金“集聚化”发展,实现了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通过涉农资金整合,将涉农资金“握指成拳”,各涉农部门从“各唱各的调,各炒各的菜”,向“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菜”转变,充分放大了财政资金投入导向效应,有力引导农民、企业、信贷等多元化集中投入,实现了涉农资金使用的乘数效应,有力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是完善了项目运作“一站式”管理,促进了涉农资金“可视化跟踪管控”。该县通过构筑涉农项目整合平台,出台涉农项目《申报指南》,实行项目分类归口管理,减少了审批层级,避免了人情、关系等影响,实现了项目—平台—资金分配“点对点”直线管理。同时,积极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充分运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导向等方式,不断优化涉农资金管理方式。
三是放大了重点项目“乘数化”效应,助推了“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在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过程中,宁海县既对将农业生产性资金进行了整合,也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进行了整合;既对中央省市付扶持资金进行了统筹安排,也对县本级扶持资金进行了优化设置,大幅提高了重点项目资金保障力度。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