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编号:【新世纪债评(2018)010520】
债券名称 | 债券信用等级 |
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期) | AAA |
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二期) | AAA |
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三期) | AAA |
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四期) | AAA |
发行人主要数据及指标
项目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地区生产总值[百亿元] | 80.04 | 86.86 | 98.47 |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 8.00 | 7.10 | 7.80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 10.24 | 11.07 | 12.40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1006.41 | 1114.54 | 1245.07 |
其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 99.86 | 118.20 | 142.67 |
税收比率[%] | 84.28 | 82.92 | 83.83 |
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 | 80.34 | 86.45 | 88.27 |
上级转移支付收入(一般公共预算)[亿元] | 94.48 | 87.63 | 107.44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亿元] | 301.41 | 774.66 | 748.31 |
其中: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亿元] | 56.71 | 329.02 | 160.73 |
政府债务余额[亿元] | 1504.6 | 1395.7 | 1543.55 |
其中:市级政府债务余额[亿元] | 638.2 | 544.1 | 601.66 |
注:根据《宁波统计年鉴2017》及宁波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
评级观点
●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长江经济带与大陆东部海岸线交汇处,腹地广阔,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
●宁波市工业基础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近年来,全市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改造提升,新材料、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较快,经济呈现新常态下的重质、平稳增长态势。
●依托区位及资源特点,未来宁波市海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有望进一步发挥,可为全市经济增长带来持续助力。
●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高,收入质量及稳定性较好,近年实现持续增长;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虽受土地市场行情影响而有所波动,但总体可为全市财力提供一定支撑。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等方面的投入,宁波市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政府性债务。近年来宁波市政府严控债务规模,不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风险总体可控。
●近年来宁波市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政务信息公开渠道丰富,信息透明度较高。
●本批债券募集资金拟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偿债资金安排纳入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偿债保障度高。
分析师
张雪宜 zxy@shxsj.com
常雅靓 cyj@shxsj.com
刘明球 lmq@shxsj.com
Tel:(021) 63501349 Fax: (021)63500872
上海市汉口路398号华盛大厦14F
http://www.shxsj.com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2018年7月3日
声 明
本评级机构对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四期)的信用评级作如下声明:
本次债券信用评级的评级结论是本评级机构以及评级分析员在履行尽职调查基础上,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库[2015]64号)、财政部《关于做好2018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财库[2018]61号)等有关规定,以及本机构的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标准和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本次评级所依据的评级方法是新世纪评级《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方法》。上述评级方法可于新世纪评级官方网站查询。
本评级机构及本次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分析员与债务人之间不存在除本次信用评级事项委托关系以外的任何影响评级行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关联关系,并在信用评级过程中恪守诚信原则,保证出具的评级报告客观、公正、准确、及时。
本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和其后的跟踪评级均依据地方政府所提供的资料,地方政府对其提供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
鉴于信用评级的及时性,本评级机构将对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跟踪评级。在信用等级有效期限内,地方政府在财政、地方经济外部经营环境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向本评级机构提供相关资料,本评级机构将按照相关评级业务规范,进行后续跟踪评级,并保留变更及公告信用等级的权利。
本次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结论不是引导投资者买卖或者持有地方政府发行的各类金融产品,以及债权人向地方政府授信、放贷或赊销的建议,也不是对与地方政府相关金融产品或债务定价作出的相应评论。
本评级报告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及数字分析均属敏感性商业资料,其版权归本评级机构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复制、转载、散发、出售或以任何方式外传。
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四期)信用评级报告
释义
新世纪评级,或本评级机构: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本批债券: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四期)
一、 宁波市政府信用质量分析
(一)宁波市经济实力
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工业基础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近年来,全市在不断推动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入发挥海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全市经济呈现新常态下的重质、平稳增长态势。
宁波市是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属浙江省东部的沿海城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北临杭州湾,西接绍兴,南靠台州,东北临舟山群岛。全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为1594.4公里,下辖海曙、江北、镇海、北仑、鄞州、奉化6个区1,慈溪、余姚2个县级市以及宁海、象山2个县,2017年末户籍人口596.9万人,常住人口800.5万人,城镇化率72.4%。
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位于“长江经济带”与大陆沿海东部海岸线的T形交汇处,腹地广阔,是我国42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和长三角区域3个物流中心城市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枢纽作用。尤其在港口运输方面,宁波市的战略地位突出。宁波港在区位、航道水深、岸线资源、陆域依托等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是我国四大国际深水枢纽港和远洋国际干线港之一,已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230多条航线,是我国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港口互联互通的重要基础设施。宁波港对外可联通东亚及环太平洋地区,对内可覆盖华东地区及长江流域,是我国沿海向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港口远洋运输辐射的集散地。宁波舟山港2货物吞吐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2017年货物吞吐量为10.1亿吨,其中宁波港货物吞吐量5.5亿吨。此外,近年宁波绕城高速公路、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公路、甬金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象山港跨海大桥等相继落成,萧甬铁路复线和甬台温铁路发挥宁波的主干铁路作用,北仑线、洪镇线、余慈线发挥支线作用,外连浙赣线、沪杭萧甬铁路线,内通宁波港区,接通全国的铁路网。同时,宁波市建有栎社国际机场,进一步巩固了宁波交通枢纽的地位。
依托交通、劳动力、产业资源等优势,宁波已经发展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基本确立了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地位。同时,宁波市海岸线长度约占浙江省海岸线总长的24%,境内拥有三门湾、杭州湾、象山港,以及大小岛屿614个,为发展海洋经济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宁波市产业基础良好,民营经济发达,经济发展水平在浙江省及全国范围均处于相对领先地位。2015-2017年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8003.61亿元、8686.49亿元和9846.9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0%、7.1%和7.8%,增速虽有所波动,但总体处于中高速增长的合理区间。2017年宁波市经济总量在浙江省内仅次于省会杭州市,同年经济增速与全省水平持平、高于全国水平0.9个百分点。2015-2017年宁波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0.24万元、11.07万元和12.40万元,分别为同期浙江省人均生产总值的1.32倍、1.30倍和1.35倍,为同期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2.04倍、2.05倍和2.08倍。
图表 1. 2015-2017年宁波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项目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8003.61 | 8686.49 | 9846.94 |
第一产业 | 284.68 | 302.06 | 314.11 |
第二产业 | 4098.22 | 4455.33 | 5105.48 |
工业 | 3632.86 | 3980.68 | 4607.30 |
建筑业 | 469.32 | 478.31 | 502.40 |
第三产业 | 3620.71 | 3929.10 | 4427.35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349.43 | 374.08 | 413.78 |
批发和零售业 | 892.60 | 1006.05 | 1105.97 |
住宿和餐饮业 | 120.31 | 133.63 | 145.33 |
金融业 | 478.45 | 432.48 | 463.82 |
房地产业 | 417.34 | 481.96 | 569.92 |
年末总人口(万人) | 586.57 | 590.96 | 596.9 |
从业人员(万人) | 509.50 | 520.00 | — |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按常住人口) | 102374 | 110656 | 124017 |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 4506.58 | 4961.39 | 5009.58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 3349.63 | 3667.63 | 4047.81 |
自营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 1004.66 | 949.23 | 7600.13 |
出口额 | 714.29 | 660.97 | 4984.24 |
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 | 5.10 | 4.96 | 5.52 |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 1982.40 | 2069.60 | 2356.6 |
注:根据《宁波统计年鉴2017》、《2017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宁波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整理
作为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及制造业基地,宁波市优势产品包括汽车零部件、注塑机、模具、输变电产品等。同时,宁波市服装产业基础良好,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尤以男装产业著称。此外,宁波市具有发展临港工业的良好条件,宁波港是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宁波市立足于本地经济特色,并对接国家战略,持续推进具有宁波特色的产业转型发展。全市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同步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中小微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成长,以进一步发挥海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在宁波市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全市支柱产业包括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器等。同时贸易、旅游、会展等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对经济同样具有重要贡献。2015-2017年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3.6:49.0:47.4调整为3.2:51.8:45.0,第二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突出。2017年,宁波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14.11亿元,同比增长2.4%;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5105.48亿元,同比增长7.9%;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4427.35亿元,同比增长8.1%。
在工业方面,宁波市传统优势产业基础相对稳固,战略引领产业产值快速增长,工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2017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4607.30亿元,同比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3266.7亿元,同比增长9.6%。其中,汽车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和石油加工业等12个行业增加值在100亿元以上。2017年宁波市汽车制造、纺织服装等五大优势产业产值增长20%,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5.7%、10.4%和14.1%,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在服务业方面,宁波市通过行业准入、土地供应、资金支持等政策重点推动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科技信息、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发展总部经济、大宗商品贸易、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2017年全市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和批发零售业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分别增长19.1%、8.5%和8.4%,合计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6.3%。港口物流的增长近年来存在波动,但2017年情况有所改善,扭转了上年货物吞吐量负增长的局面,当年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55151.2万吨,增长11.1%;宁波港域集装箱吞吐量2356.6万标箱,增长13.9%。
投资和消费是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最主要构成,同时净出口也占有一定份额。从近三年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看,消费对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相对稳定,最终消费率维持在42%左右;投资和净出口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呈现此消彼长态势,2016年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较2015年有所降低,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相对突出,当年资本形成率为51.66%,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6.07%;2017年宁波市投资增速显著放缓,净出口增速回升,预计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将相对提升。
图表 2. 宁波市地区生产总值支出法构成(单位:亿元)
注:根据《宁波统计年鉴2017》数据整理、绘制
从具体数值看,2015-2017年宁波市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06.58亿元、4961.39亿元和5009.5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0%、10.1%和3.5%,增速呈放缓趋势;同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3349.63亿元、3667.63亿元和4047.8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0%、10.3%和10.4%,虽有波动但总体处于中高速区间。
宁波市是外向型港口城市,在我国外贸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7年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获批,“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列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达佩斯纲要》,成为全国第九个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500亿美元的城市。宁波市对外贸易以一般贸易为主,出口主体以中小企业居多,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等,多年来进出口总额在浙江省内显著领先。受欧美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宁波市进出口总额增长曾一度承压,但2016年降幅有所收窄,2017年增速明显回升。2015-2017年宁波市口岸进出口总额分别为1936.38亿美元、11666.4亿元和13839.5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4%、-2.6%和18.5%;自营进出口额分别为1004.66亿美元、6262.1亿元和7600.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0%、0.9%和21.3%。
(二)宁波市财政实力
近年来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增长,其中税收收入占比高,收入质量及稳定性较好,能够满足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支出需求。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可对全市财力形成一定支撑,但近三年受土地市场行情影响而有所波动。
以良好的产业基础为依托,宁波市具有较强的财政实力。2015-2017年宁波市可支配财力5分别为1983.99亿元、2401.77亿元和2921.93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对可支配财力的贡献最为突出,2015-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占可支配财力的比重分别为71.71%、61.89%和64.46%;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对可支配财力的贡献度存在一定波动,2017年贡献度继2016年显著提升后略有回落,2015-2017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占可支配财力的比重分别为27.89%、37.47%和35.32%。
2015-2017年宁波市市本级可支配财力分别为820.58亿元、1046.28亿元和1327.31亿元。相较于全市的财力结构,宁波市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债务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是本级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支撑,此外金融业改征增值税等区代收的三税收入、市级分享税收收入也占有一定份额。
图表 3. 2015-2017年宁波市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科 目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
全市 | 市本级 | 全市 | 市本级 | 全市 | 市本级 |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 | 1422.71 | 627.97 | 1486.39 | 640.42 | 1883.44 | 919.45 |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1006.41 | 99.86 | 1114.54 | 118.20 | 1245.07 | 142.67 |
转移性收入 | 392.30 | 393.51 | 342.85 | 386.93 | 367.33 | 395.69 |
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 | 24.00 | 24.00 | 29.00 | 29.00 | 271.04 | 271.04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 | 553.37 | 188.93 | 899.97 | 402.03 | 1031.88 | 404.38 |
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 301.41 | 56.71 | 774.66 | 329.02 | 748.31 | 160.73 |
上级转移支付收入 | 5.02 | 5.02 | 5.04 | 5.04 | 4.81 | 4.81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 | 3.00 | 3.00 | 3.00 | 3.00 | 161.05 | 161.05 |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合计 | 7.92 | 3.67 | 15.41 | 3.82 | 6.61 | 3.47 |
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 6.60 | 3.12 | 14.59 | 3.01 | 5.01 | 1.93 |
总计 | 1983.99 | 820.58 | 2401.77 | 1046.28 | 2921.93 | 1327.31 |
资料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在一般公共预算方面,近年来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增加,2015-2017年分别为1006.41亿元、1114.54亿元和1245.0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2%、10.5%6和10.9%。考虑到转移性收入7及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等因素,2015-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分别为1422.71亿元、1486.39亿元和1883.44亿元。
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收入质量高,近年来全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保持在较高水平,2015-2017年分别为84.28%、82.92%和83.83%。从具体收入规模看,近三年宁波市税收收入分别为848.16亿元、924.22亿元和1043.73亿元,其中增值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的贡献相对突出,2015-2017年上述税种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合计在60%以上。2015-2017年宁波市非税收入分别为158.25亿元8、190.32亿元和201.33亿元,主要由专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等构成。
图表 4. 2015-2017年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科 目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税收收入 | 848.16 | 924.22 | 1043.73 |
主要科目:增值税 | 189.43 | 351.38 | 377.27 |
营业税 | 212.69 | 111.36 | — |
改征增值税 | — | — | 129.77 |
147.02 | 145.34 | 179.05 | |
个人所得税 | 53.20 | 62.51 | 81.03 |
城市维护建设税 | 69.16 | 76.22 | 82.21 |
契税及耕地占用税 | 48.35 | 61.30 | 75.98 |
非税收入 | 158.25 | 190.32 | 201.33 |
主要科目: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 34.79 | 31.83 | 44.35 |
专项收入 | 96.09 | 115.92 | 106.97 |
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 24.41 | 31.61 | 29.40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1006.41 | 1114.54 | 1245.07 |
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 | 24.00 | 29.00 | 271.04 |
392.30 | 342.85 | 367.33 | |
主要科目:返还性收入 | 87.10 | 50.96 | 47.04 |
上级转移支付收入 | 94.48 | 87.63 | 107.44 |
调入资金 | 66.37 | 117.50 | 105.04 |
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 87.28 | 86.76 | 107.81 |
总计 | 1422.71 | 1486.39 | 1883.44 |
资料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2015-2017年,宁波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为1252.64亿元、1289.26亿元和1410.5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30%、2.80%和9.4%。考虑到地方政府债券还本及转移性支出等因素,2015-2017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与收入总计实现平衡。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领域主要涉及一般公共服务、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城乡社区等领域。近年来,宁波市重点民生支出能够得到有效保障,重大项目得以顺利推进,产业扶持保持一定力度。2015-2017年宁波市财政对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务和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分别为878.86亿元、958.97亿元和1037.41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70.16%、74.38%和73.55%;同期,全市对科学技术、资源勘探信息及商业服务业等扶持产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的支出分别为193.86亿元、174.50亿元和183.89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5.48%、13.53%和13.04%。
图表 5. 2015-2017年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科目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主要科目: | |||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 106.08 | 116.52 | 142.93 |
公共安全支出 | 78.09 | 85.72 | 93.69 |
教育支出 | 190.68 | 198.37 | 214.61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 121.99 | 116.32 | 150.66 |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 | 84.30 | 88.72 | 86.76 |
城乡社区支出 | 150.98 | 220.73 | 227.03 |
农林水支出 | 109.60 | 104.27 | 91.67 |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 | 1252.64 | 1289.26 | 1410.56 |
地方政府债券还本 | 15.00 | 7.00 | 250.04 |
转移性支出 | 155.07 | 190.13 | 222.84 |
主要科目:上解支出 | 49.34 | 60.44 | 65.47 |
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 92.00 | 110.41 | 96.36 |
结转下年 | 13.73 | 19.29 | 61.00 |
总计 | 1422.71 | 1486.39 | 1883.44 |
资料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能力良好,收支平衡对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低。2015-2017年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9分别为80.34%、86.45%和88.27%;同期,宁波市获得的返还性收入、上级转移支付收入、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调入资金等转移性收入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的比重分别为27.57%、23.07%和19.50%。考虑地方政府债券收入、转移性收入、地方政府债券还本及转移性支出等因素后,2015-2017年,宁波市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和支出总计实现平衡,在支出端不考虑年终结余的情况下,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率10分别为100.97%、101.31%和103.35%,年终结余分别为13.73亿元、19.29亿元和61.00亿元。
2015-2017年,宁波市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99.86亿元、118.20亿元和142.67亿元,以税收收入为主,同期市本级税收收入分别为78.66亿元、83.07亿元和93.53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占比相对较高。2015-2017年,宁波市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分别为280.95亿元、294.04亿元和304.85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结构与全市支出结构基本类似。考虑到转移性支出11及地方政府债券还本等因素后,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与收入总计实现平衡。
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近年来宁波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存在一定波动,2015-2017年宁波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301.41亿元、774.66亿元和748.31亿元。其中,2015年受土地出让市场行情低迷的影响,当年全市土地出让金收入较低,2016年以来宁波市土地出让市场行情好转,土地出让金收入回升至较高水平。从收入结构看,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的最主要构成,2015-2017年分别为239.10亿元、680.80亿元和670.76亿元。考虑上级补助收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调入资金及上年结转等因素后,2015-2017年宁波市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分别为553.37亿元、899.97亿元和1031.88亿元。
图表 6. 2015-2017年宁波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科目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主要科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 239.10 | 680.80 | 670.76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 301.41 | 774.66 | 748.31 |
上级补助 | 5.02 | 5.04 | 4.81 |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 | 3.00 | 3.00 | 161.05 |
调入资金 | 18.42 | 9.90 | 0.44 |
上年结余 | 225.52 | 107.37 | 117.28 |
总计 | 553.37 | 899.97 | 1031.88 |
资料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2015-2017年,宁波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分别为331.14亿元、696.44亿元和700.48亿元。从支出结构看,城乡社区支出是最主要支出领域,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和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
图表 7. 2015-2017年宁波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
主要科目: | |||
城乡社区支出 | 284.62 | 641.43 | 630.33 |
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 | 273.16 | 628.88 | 598.17 |
国有土地收益基金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 | — | — | 21.78 |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 | 331.14 | 696.44 | 700.48 |
调出资金 | 114.86 | 86.25 | 71.87 |
债务还本支出 | — | — | 130.05 |
年终结余 | 107.37 | 117.28 | 129.50 |
总计 | 553.37 | 899.97 | 1031.88 |
资料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宁波市政府性基金预算的自给能力较强,自身基金预算收入基本够覆盖其支出。2015-2017年宁波市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分别为91.02%、111.23%和106.83%。考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调出资金、结转下年等因素后,2015-2017年宁波市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与收入总计实现平衡。在支出端不考虑年终结余的情况下,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率分别为124.07%、114.98%和114.35%。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能力较强,收支有一定结余,2015-2017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结转下年金额分别为107.37亿元、117.28亿元和129.50亿元。
2015-2017年,宁波市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分别为56.71亿元、329.02亿元和160.73亿元,主要由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构成。同期,宁波市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分别为58.70亿元、195.94亿元和100.70亿元,支出领域主要为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车辆通行费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等。同期,宁波市市本级政府基金预算自给率分别为96.61%、167.92%和159.61%,政府性基金预算平衡率分别为124.66%、114.54%和113.31%,自给及平衡能力强。
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方面,宁波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主要由上缴利润收入和产权转让收入构成,总规模相对较小。2015-2017年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分别完成6.60亿元、14.59亿元和5.01亿元;考虑上年结转等因素后,同期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分别为7.92亿元、15.41亿元和6.61亿元。2015-2017宁波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分别为7.09亿元、11.95亿元和3.00亿元。同期,宁波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平衡率分别为111.60%、111.61%和116.51%,平衡能力较强。宁波市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亦相对有限,2015-2017年分别为3.12亿元、3.01亿元和1.93亿元,2017年的减少主要由利润收入减少引起;但同期平衡情况良好,2015-2017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平衡率分别为128.60%、167.57%和135.51%。
(三)宁波市政府债务状况
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等方面的投入,宁波市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政府性债务。近年来宁波市政府不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严控债务规模,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保持在限额以内,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自《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实施以来,宁波市不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控债务规模。宁波市严格按照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等精神,进一步规范政府性债务的举借、使用、偿还和担保等行为,切实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维护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不断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管理制度。2015年宁波市出台了《宁波市政府债务限额管理暂行实施办法》,遵循“分级负责、分类确定、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原则,严格实施债务限额管理;转发了财政部关于政府债务预算管理办法。2016年宁波市根据财政部相关政策出台情况,拟定了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完善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机制。2017年,为切实防控政府债务风险,宁波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宁波市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甬政办发〔2017〕69号),同年成立宁波市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开展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督促债务风险相对较高地区制定债务消化计划,以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截至2016年末,宁波市政府性债务总额为2110.3亿元,较2015年末减少522.6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395.7亿元,较2015年末减少108.9亿元,较财政部下达并经市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宁波市2016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895亿元少499.3亿元,政府债务的增长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2016年末,从未来偿债年度看,在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系统反映的截至2016年末宁波市政府债务余额中,2017年、2018年、2019年及以后到期需偿还的债务比重分别为3.2%、13.7%、83.1%。
截至2017年末,宁波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1543.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7.85亿元。其中一般债务981.09亿元,较当年一般债务限额1211.10亿元少230.01亿元;专项债务562.46亿元,较当年专项债务限额735.90亿元少173.44亿元;同期末宁波市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601.66亿元。
自2014年自发自还地方政府债券以来,宁波市存量债务置换进度加快,截至2017年末,宁波市政府债券余额为1497.41亿元。同期末宁波市一般债务中一般债券为966.81亿元,占比98.54%;专项债务中专项债券为530.60亿元,占比94.34%。
(四)宁波市政府治理状况
近年宁波市政府运行效率及服务能力持续提高;能够及时有效的公开披露各种政务信息,渠道不断创新,呈多元化态势,信息透明度好;宁波市依托国家政策,立足地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可行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战略管理能力较强。
近年来,宁波市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同时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提升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宁波市政府始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并建立了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建议提案办理机制,2017年办理代表建议609件、委员提案575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5件;修订市政府工作规则,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和政府性债务严格管理制度,完成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国家级试点工作;2017年制定政府规章9件,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494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033件,公开行政处罚结果27.3万件。当年行政审批权力事项提前办结率达到98.6%,12345政务热线服务满意率达到97%。
在政务公开方面,宁波市能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综合各级政府及部门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情况,及时披露政务信息,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2016年以来,宁波市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精神,持续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
在政府信息公开形式方面,宁波市政府通过拓展提升平台功能、全力打造政务服务网、借助政府公报发布信息、组织新闻发布会、探索建立政务微博微信新平台等途径,坚持以政府网站为主平台,以政府公报、现场查阅点、新闻发布会以及政务微博微信等为辅助手段,着力搭建高效便捷的多渠道公开载体。目前,宁波市本级及下辖区(市)县、8个开发园区、153个乡镇(街道)均于浙江政务服务网地方平台公布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
根据《2017年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17年,宁波市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5.88万条,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713条,政府公报发布政府信息4464条,政府网站发布政府信息31.69万条,政务微博发布政府信息16.46万条,政务微信发布政府信息6.38万条,部分政府信息通过其他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公开。未来,宁波市将继续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不断拓展主动公开的广度,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严格依法依程序办理依申请公开;根据形势任务变化及时对公开平台进行提升改造,督促涉及机构改革调整的单位抓紧完成网站和公开平台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基础性工作,明确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分管领导,工作机构以及人员、经费等,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直接负责,逐级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在战略管理方面,宁波市政府积极制定并稳步实施了《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重要发展规划,并于2016年制定了《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宁波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期间,宁波市加快构筑现代都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即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合理引导生产力布局和要素流动,实现空间集约和协调发展;坚持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融合发展,着力构筑以中心城六区为核心、以余慈地区和宁波杭州湾新区组团为北翼、以奉化宁海象山组团为南翼、以卫星城和中心镇为节点的网络型都市区新格局;加快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加强水资源利用,增强能源保障能力。“十三五”期间,宁波市计划基本建立都市区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以增强宁波对周边地区带动作用。同期,宁波市以初步建成更具国际影响力的港口经济圈和制造业创新中心、经贸合作交流中心、港航物流服务中心为目标,计划充分利用宁波舟山港多式联运国际枢纽功能,提升配置全球资源要素能力,进一步发挥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带动作用。
宁波市以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家战略为契机,推进港口综合开发,强化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建设浙江省国家级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2011年宁波市政府出台《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坚持海陆联动、协调发展,发挥不同区域的比较优势,优化形成重要海域基本功能区,着力构建“一核两带十区十岛”空间功能布局框架,发挥港口资源优势和区位交通优势,着力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大宗商品区域性配置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枢纽港,积极培育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方面,宁波市坚持把推进产业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促进产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融合发展,推进产业集中、促进产业集聚、打造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显著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现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增强粮食保障能力,发展新型业态农业;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择优发展临港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合理引导产业梯度转移,提升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突出服务业重点区域发展,完善鼓励服务业发展的政策。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浙江省“八八战略”,进一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2016年宁波市出台了《宁波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了宁波以智能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重点发展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产业,加强汽车制造、绿色石化、时尚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清洁能源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在体制建设方面,2015年宁波市印发了《2015年宁波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推进公共信用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深入推进商务诚信建设、全面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大力推进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信用应用机制、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开展信用试点及推广、完善工作保障机制等九项工作任务,确定了各个行业主管部门、县(市)区的具体信用工作任务,为当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责任落实提供了有效支撑。
二、 本批债券信用质量分析
(一) 主要条款
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四期)发行总额为94.1亿元,品种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在债券发行总额的控制下,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四期)拟分四个品种,债券期限分别为3年、5年、7年和10年,计划发行规模分别为18.7亿元、28.3亿元、18.8亿元和28.3亿元。3年期、5年期及7年期的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利息按年支付,10年期的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利息按半年支付,发行后可按规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以下简称“交易场所”)上市流通,各期债券到期后一次性偿还本金。
图表 8. 拟发行的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四期)概况
债券名称: | 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四期) |
发行规模: | 人民币94.1亿元 |
债券期限: | 分为3年期、5年期、7年期和10年期四个品种。其中,3年期计划发行规模为18.7亿元,5年期发行规模为28.3亿元,7年期发行规模为18.8亿元,10年期计划发行规模为28.3亿元。 |
债券利率: | 固定利率 |
付息方式: | 3年期、5年期及7年期的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利息每年支付一次,10年期的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各期债券最后一期利息随本金一起支付。 |
增级安排: | 无 |
资料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二) 募集资金用途
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四期)拟发行总额为94.1亿元,募集资金拟用于置换存量债务。其中,47.79亿元为置换债券,募集资金拟用于置换经清理甄别确定的非政府债券形式的存量债务,46.31亿元为再融资债券,募集资金拟用于偿还以前年度发行的到期政府债券。
(三) 偿付保障分析
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四期)纳入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近年来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增加,其中税收收入占比高,收入质量及稳定性较好,有利于为本批债券偿付提供保障。本批债券募集资金拟用于置换存量债务,该资金投向有助于减轻政府的利息负担,将进一步提升本地财政对债务的偿付保障程度。
三、 结论
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工业基础良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近年来,全市在不断推动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器等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入发挥海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并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战略,全市经济呈现新常态下的重质、平稳增长态势。
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占比高,收入质量及稳定性较好,近年来持续增长,能够满足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支出需求。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近三年受土地市场行情影响而存在波动。
由于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性项目等方面的大力投入,宁波市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政府性债务。政府性债务多为建设型债务,已形成大量的优质资产,且大多有经营收入作为偿债来源;近年来宁波市政府不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机制,管控措施逐步加强,债务偿付保障度较高。此外,宁波市平稳较快的经济增长也为债务偿还提供了根本保障。
近年宁波市政府运行效率及服务能力持续提高;能够及时有效的公开披露各种政务信息,渠道不断创新,呈多元化态势,信息透明度好;宁波市依托国家政策,立足地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重大、可行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战略管理能力较强。
本批债券募集资金拟用于置换存量债务,有利于减轻财政的利息负担。近年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增加,其中税收收入占比高,收入质量及稳定性较好,本批债券收支纳入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偿付保障度高。
跟踪评级安排
根据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要求以及对地方债信用评级的指导意见,在本次评级的信用等级有效期【至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四期)的约定偿付日止】内,本评级机构将对其进行持续跟踪评级,包括持续定期跟踪评级与不定期跟踪评级。
跟踪评级期间,本评级机构将持续关注宁波市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影响财政平衡能力的重大事件、宁波市政府履行债务的情况等因素,并出具跟踪评级报告,以动态地反映宁波市地方政府债券的信用状况。
(一) 跟踪评级时间和内容
本评级机构对本批债券的跟踪评级的期限为本评级报告出具日至失效日。
定期跟踪评级将在本次信用评级报告出具后每1年出具一次正式的定期跟踪评级报告。定期跟踪评级报告与首次评级报告保持衔接,如定期跟踪评级报告与上次评级报告在结论或重大事项出现差异的,本评级机构将作特别说明,并分析原因。
不定期跟踪评级自本次评级报告出具之日起进行。在发生可能影响本次评级报告结论的重大事项时,宁波市政府应根据已作出的书面承诺及时告知本评级机构相应事项。本评级机构及评级人员将密切关注与宁波市有关的信息,在认为必要时及时安排不定期跟踪评级并调整或维持原有信用级别。
(二) 跟踪评级程序
跟踪评级将按照收集评级所需资料、现场调研、评级分析、评级委员会评审、出具评级报告、公告等程序进行。
本评级机构的跟踪评级报告和评级结果将对业务主管部门及业务主管部门要求的披露对象进行披露。
在持续跟踪评级报告出具之日后五个工作日内,宁波市政府和本评级机构应在业务主管部门指定媒体及本评级机构的网站上公布持续跟踪评级结果。
附录:
评级结果释义
根据财政部《关于做好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信用评级等级符号及含义如下:
等 级 | 含 义 | |
AAA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 |
AA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 | |
A级 | 偿还债务能力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较低。 | |
BBB级 | 偿还债务能力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违约风险一般。 | |
BB级 | 偿还债务能力较弱,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很大,违约风险较高。 | |
B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大地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很高。 | |
CCC级 | 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度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极高。 | |
CC级 | 基本不能偿还债务。 | |
C级 | 不能偿还债务。 |
注:AAA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信用等级略低于本等级;AA级至B级可用“+”或“-”符号进行微调,表示信用等级略高于或低于本等级。
[1]2016年9月宁波市行政区划调整,原江东区并入鄞州区;原奉化县撤县设区;原鄞州区下辖部分乡镇、街道划归海曙区。
[2]2015年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完成和舟山港集团有限公司的合并。
[3]亿元。
[4]亿元。
[5]可支配财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合计,下同。
[6]此处增速为剔除“营改增”收入划分调整因素后,较2015同口径增幅。
[7]2015年全市转移性收入包括返还性收入、上级转移支付收入、调入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使用结转资金,2016-2017年全市转移性收入包括返还性收入、上级转移支付收入、调入资金及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下同。
[8]2015年宁波市非税收入较2014年大幅增长主要系统计口径不同所致,2014年调增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后即为可比口径,市本级亦同。
[9]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以此类推。
[10]一般公共预算平衡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年终结余),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平衡率可类似推导。
[11]市本级转移性支出包括返还性支出、上解支出、对区县(市)转移支付、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支出、调出资金、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及结转下年。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