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动态
扎实稳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改革——访宁海县财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庞建宏

来源:宁波市财政局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0-05-06 10:32 阅读次数:

字体:[ ] 视力保护色:

2019年,宁海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4.7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6亿元,同比增长7.1%,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8亿元,同比增长8.8%。宁海县财政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全年压减一般性支出及“三公”经费预算共计5670万元,把“三保”支出放在预算安排的优先位置,优化资金效益监管,增强财政资金使用效能,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质量。



《宁波财税与会计》:当前,我市财政经济运行总体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另一方面严格控制压缩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办大事。在大规模减税降费、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尤为重要。请庞局长为我们介绍一下近几年宁海县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庞建宏:近年来,宁海县财政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早在2014年,宁海县政府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意见的通知》,宁海县人大常委会出台了《政府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监督的暂行规定》,正式启动预算绩效试点评价。六年来,我们在预算绩效管理上坚持“财政有效供给、部门高效使用”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争取部门支持,营造绩效氛围,将“花钱先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融入到预算管理的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预算部门。绩效评价项目逐年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逐步改进完善“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结果应用有问责”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宁海累计对166个项目开展了预算绩效评价,涉及资金30.8亿元,共计核减7.9亿元,核减率达25.8%。

一是做“优”绩效目标。宁海县财政所有纳入管理的项目经费都要经历目标管理、绩效跟踪、绩效评价、评价结果运用四个步骤。在绩效目标管理上,先后出台相关制度,明确了以“谁申请资金,谁申报绩效目标”和“谁分配资金,谁审核绩效目标”的原则统一编报。通过编报绩效目标及目标评审,有效压缩了预算安排。尤其是2018年起上线运行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要求预算资金安排在100万元以上新增项目、延续性项目累计资金1000万元以上项目,在编制预算的同时填写预算绩效目标,否则不予安排预算资金。

二是做“实”跟踪监控。对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全周期跟踪问效,对交叉、重叠、执行率不高、效益低下的项目和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压减,杜绝任性花钱。一方面,重点关注项目绩效跟踪。每年7月,宁海县财政局联合中介机构、县人大政协等相关部门通过上门听取、实地调查等方式,对绩效运行是否偏离目标、工作措施是否到位、计划是否按期实施、资金绩效是否体现等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对已确定无法完成全年预算的项目,在下半年调整预算中及时调减,提高项目执行率,同时就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出并督促整改。2019年,在对环卫处评价中发现,环卫保洁服务外包项目资金测算缺乏科学性,且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缺乏竞争性。经过反馈沟通,相关部门对该项目开展科学论证重新测算,在新一轮的三年道路保洁招标工作中,四个标段平均下浮率达13.1%,累计节约财政资金3950多万元。另一方面,强化联合评审效益。2018年启动信息化项目评审,由县政府办公室、县经信局、大数据中心及县财政局联评。两年来,共核减各个项目金额2.96亿元。

三是做“真”评价体系。为实现绩效评价工作覆盖所有预算部门和各类财政资金,我们采取构建单位自评、财政重点评价、第三方评价“三位一体”的绩效评价体系,先后选取4家第三方机构及宁波大学专家组作为财政绩效评价定点服务商,不断提升绩效管理效能。比如针对涉农资金这个大专项,宁海构建了财政、审计、监察等多方联动的“全程监控+闭环监测”绩效测评机制,既评价项目完成量化指标,也评价项目落实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可持续发展指标完成情况等,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下年度涉农资金预算的重要依据。涉农专项累计开展16批次绩效评价,淘汰项目4个,涉及资金7.1亿元,核减1.9亿元。


《宁波财税与会计》:2019年8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开启我市新一轮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从您刚才的介绍可见,宁海县财政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面对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新任务新要求,您认为我们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短板?

庞建宏:虽然预算绩效管理一直在实施,但项目是有选择的,与“三全”的要求和“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财政政策体系,深化以绩效为核心的预算管理改革,建立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工作机制”的要求有不少的差距,特别是专项资金存在的重收轻支、重投轻效、重用轻管、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对接等问题还要全力改进。

从操作层面看,还有些具体问题要解决。首先,评价指标库体系待完善。指标库建设缺少可供参考指标,为各部门绩效目标的编报带来困难;评价指标体系设置不合理,评价结果集中在80—90分之间,刚性指标扣分力度不大,导致有些效益低或社会认可度差的项目很难被评出局。其次,结果应用不够深入。虽然各部门开始重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但是整改落实依旧有点“隔靴搔痒”,小问题及时整改,大问题还是存在“整而未改”现象。有些项目,预算单位执行难、绩效差,但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考核要求和任务,不得不持续推进;有些职能相似的待整合项目,由于缺少牵头单位,仍然按照原模式操作,突破创新难。最后,第三方评价机构力量不足。目前宁海县委托的第三方机构仅有四家,新的中介机构难以挖掘和引进。第三方机构的人员配备一般为一个项目配一位项目经理和助手,但随着评价对象的扩展及深入,有些项目急需一些专业人士组成评价小组,使评价更有针对性。


《宁波财税与会计》: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要求,要创新预算管理方式,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逐步实现绩效管理覆盖到“四本预算”,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向部门预算、政府预算拓展,形成以绩效为核心的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宁海县财政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重点要做好哪些工作?

庞建宏:下一步,宁海县财政将针对预算绩效管理中的要求和不足,逐个攻坚,加快推动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一是完善绩效评价指标库体系。通过收集各地已建指标库,因地制宜构建适用宁海的分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产出”和“效益”两大指标结合项目特点进行个性指标拓展,对一些硬性指标、重要指标加大扣分力度,拉开各评价项目之间的分数差距。继续组织各项目单位开展绩效指标相关业务培训,提高绩效指标设置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是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能力。优化专项资金管理,对绩效评价结果不佳的项目,需要调整、压减、暂停或者撤销该专项资金。督促部门整改落实,整改不到位的暂停该项目资金拨付。增加对项目的跨期调研分析,对于引导性差、补助成效差的项目予以调整或撤销。结合预算绩效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根据项目轻重缓急初步确定预算安排数,在此基础上建立完整的县级项目库,并积极推进绩效评价结果与项目库的有机更新相结合,做到有绩效的项目持续跟进,无绩效的项目及时退出。同时,探索建立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部门整体评价体系,为下一步开展部门整体评价打好基础。

三是探索中介机构考核管理办法。针对中介机构数量较少、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等问题,宁海县财政局将与相关部门联合吸取市财政局和兄弟县市财政部门对中介机构管理的先进经验,探索出台符合宁海实际的考核管理办法,从制度层面规范中介机构的工作行为, 对参与绩效评价的工作人员从职业素质、敬业精神、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果、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考核。结合实际项目工作量,明确付费标准,奖优罚劣,实现激励制约并举,形成中介机构良性竞争的局面,切实提高绩效评价质量。


通讯员:葛晨晓 李朝露

编辑:史翰斌

(本文来源于《宁波财税与会计》2020年第1期)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