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债务管理
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跟踪评级报告

来源:市财政局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1-12-28 14:42 阅读次数:

字体:[ ] 视力保护色:

概要

编号:【新世纪跟踪(2021)101434】

跟踪对象

本次

前次

债项级别

评级时间

债项级别

评级时间

2015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三-四期、七-八期)

AAA

2021年12月

AAA

2020年

2016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三-四期、七-八期)

AAA

2021年12月

AAA

2020年

2017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二-四期、六-八期)

AAA

2021年12月

AAA

2020年

2018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二-八期)

AAA

2021年12月

AAA

2020年

2019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五期)

AAA

2021年12月

AAA

2020年

2020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一-二期)、再融资专项债券(一-五期)

AAA

2021年12月

AAA

2020年

 

发行人主要数据及指标

项目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地区生产总值[百亿元]

111.93

119.85

124.09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7.00

6.80

3.3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13.81

14.32

-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379.69

1468.51

1510.84

其中: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

146.02

127.41

144.73

税收比率[%]

85.43

82.91

83.20

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

86.55

83.07

86.73

上级转移支付收入(一般公共预算)[亿元]

93.09

129.96

124.41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亿元]

999.24

1951.57

1836.79

其中: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亿元]

109.12

275.01

1090.73

政府债务余额[亿元]

1807.3

1921.5

2161.48

其中:市级政府债务余额[亿元]

703.46

741.75

792.78

注:2018-2019年经济数据来自《宁波统计年鉴2020》,其余数据根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统计局网站信息及宁波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整理、计算。

 

跟踪评级观点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简称“新世纪评级”或“本评级机构”)对宁波市地方政府债券的本次跟踪评级反映了2020年以来宁波市在经济、财政、债务及政府治理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所涉债券的偿付保障情况。

●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地处长江经济带与大陆东部海岸线交汇处,腹地广阔,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重要枢纽作用。

●跟踪期内,宁波市经济发展保持全国领先水平。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仍高于全国水平。2021年以来,宁波市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的较快回升是主要复苏动力。

●跟踪期内,虽受到减税降费和新冠疫情带来的增收压力,但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仍实现增长,且收入质量和自给能力保持较高水平;2020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减少,但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仍然显著,为全市可支配财力提供较强支撑。

●近年来宁波市政府不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跟踪期内政府债务有所增长,但保持在限额以内,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跟踪期内,宁波市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政务信息公开渠道丰富,信息透明度较高。

●本次跟踪所涉债券偿付资金安排纳入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偿债保障程度高。

 

分析师

张雪宜 邓青青

上海市汉口路398号华盛大厦14F

Tel:(021)63501349  63504376

Fax:(021)63500872

E-mail:mail@shxsj.com

http://www.shxsj.com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2021年12月24日

 

声明

本评级机构对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的跟踪评级作如下声明:

本次债券跟踪评级的评级结论是本评级机构以及评级分析员在履行尽职调查基础上,根据本评级机构的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标准和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本次评级所依据的评级方法是新世纪评级《中国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信用评级方法》。上述评级方法可于新世纪评级官方网站查询。

本评级机构及本次地方政府债券跟踪评级分析员与债务人之间不存在除本次跟踪评级事项委托关系以外的任何影响评级行为独立、客观、公正的关联关系,并在信用评级过程中恪守诚信原则,保证出具的跟踪评级报告客观、公正、准确、及时。

本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和其后的跟踪评级均依据地方政府所提供的资料,地方政府对其提供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负责。

鉴于信用评级的及时性,本评级机构将对地方政府债券进行跟踪评级。在信用等级有效期限内,地方政府在财政、地方经济外部经营环境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及时向本评级机构提供相关资料,本评级机构将按照相关评级业务规范,进行后续跟踪评级,并保留变更及公告信用等级的权利。

本评级报告所涉及的有关内容及数字分析均属敏感性商业资料,其版权归本评级机构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修改、复制、转载、散发、出售或以任何方式外传。


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跟踪评级报告


根据宁波市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的跟踪评级安排,本评级机构根据宁波市政府提供的2020年财政报表及相关经济数据,对宁波市政府的财政状况、经济状况、债务及相关风险进行了动态信息收集和分析,并结合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因素,得出跟踪评级结论。

一、 跟踪对象概况

2015-2020年,宁波市政府公开发行了规模合计914.6519亿元政府一般债券(2015-2020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公开发行情况详见附录一),其中新增债券121.00亿元、置换债券488.49亿元、再融资债券305.16亿元。截至报告出具日,宁波市政府于2015-2020年公开发行的一般债券余额为681.6519亿元。宁波市政府所发行债券均能按时还本付息,无违约或迟付利息情况。

二、 宁波市政府信用质量分析

(一)宁波市经济实力

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及工业城市,以海洋经济、开放经济和民营经济为发展优势,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在浙江省及全国范围均处于相对领先水平。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宁波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仍高于全国水平。2021年以来,宁波市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的较快回升是主要复苏动力。

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工业发展历史较悠久,临港及制造业优势较突出,目前全市年度经济体量已突破万亿元。2020年,宁波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408.7亿元,在浙江省内仅次于省会杭州市;同年经济增速为3.3%,受疫情影响较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低于浙江省水平0.3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2021年前三季度,地区经济持续恢复,当期地区生产总值为10332.9亿元,增长10.0%,两年平均增长5.9%,平均增速低于全省水平0.5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水平0.7个百分点。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宁波市常住人口为940.43万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15%;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8.00%,较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上升9.69个百分点。

全市支柱产业包括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纺织服装、电工电器等。同时贸易、旅游、会展等产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对经济同样具有重要贡献。2020年,宁波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338.4亿元,增长2.1%;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5693.9亿元,增长3.0%;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376.4亿元,增长3.6%。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2.7:48.2:49.1调整为2.7:45.9:51.4,第三产业的地位进一步突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41.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4886.8亿元,增长12.8%;第三产业增加值5204.9亿元,增长8.0%。

图表 1.  宁波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

项目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前三季度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1193.14

11985.12

12408.7

10332.9

第一产业

302.33

322.27

338.4

241.2

第二产业

5507.15

5782.92

5693.9

4886.8

工业

4898.77

5164.64

5045.6

4418.6

建筑业

615.51

625.79

656.3

473.7

第三产业

5383.66

5879.93

6376.4

5204.9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515.08

548.24

476.7

387.1

批发和零售业

1270.70

1351.69

1432.3

1235.0

住宿和餐饮业

135.34

145.84

136.9

118.0

金融业

843.28

910.50

994.6

832.7

房地产业

722.26

822.54

1016.9

696.0

年末总人口(万人)

602.96

608.47

613.7

常住人口(万人)

820.20

854.2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元,按常住人口)

138127

143157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3964.39

4268.56

4238.3

3297.9

自营进出口总额(亿元)

8576.3

9170.3

9786.9

8729.8

其中:出口额

5550.6

5969.6

6407.0

5574.2

港口货物吞吐量(亿吨)

5.77

5.84

6.0

4.76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

2510.0

2617.0

2705.4

2262.0

注:根据《宁波统计年鉴2020》、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宁波市统计局网站信息及宁波市财政局提供的数据整理,2018-2019年数据根据《宁波统计年鉴2020》调整

作为工业港口城市,宁波市二产布局相对集中,经济外向度较高,跟踪期内新冠疫情对其经济的冲击相对明显。但与此同时,工业的较快回升也是宁波市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2020年宁波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增速较2019年下降1.2个百分点,但全年增速较一季度上升17.0个百分点。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1.6%、17.5%、8.6%、7.6%、6.2%和6.2%,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烟草制品业,电力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速分别为5.3%、4.1%和1.4%,增幅相对有限。2020年,全市数字经济、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增加值分别增长9.7%、8.5%、7.4%和6.9%,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产业新动能持续培育。2021年前三季度,宁波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0%;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前十的行业中,6个行业增速超过20%,其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31.0%、29.9%和27.4%。

2020年,宁波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376.4亿元,增长3.6%,占GDP的比重为51.4%,增速较2019年下降4.0个百分点,但服务业2020全年增速较一季度上升6.9个百分点。当年全市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4.4%和1.9%,合计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6.03%。同期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增长8.7%;港口物流持续发展,2020年宁波港域货物吞吐量6.0亿吨,增长2.9%,增幅较2019年扩大1.6个百分点;宁波港域集装箱吞吐量2705.4万标箱,增长3.4%,增速较2019年下降0.9个百分点。2021年前三季度,宁波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利性服务业分别增长13.3%、11.7%和10.2%。

从三大需求看,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宁波市投资、消费与外贸增速均有所下滑,消费回暖相对缓慢,当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负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升,同期外贸实现较快增长,消费仍处于恢复期。

2020年,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增速较2019年下降2.6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4%,增速较2019年提升0.9个百分点,工业和房地产投资分别增长10.0%和6.8%,增速均较2019年下降0.5个百分点。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至13.2%,两年平均增长8.6%,其中制造业、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34.0%、16.2%和-7.3%,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20.7%、11.0%和-0.1%,当期制造业持续发力,其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46.4%。

2020年,宁波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238.3亿元,下降0.7%,增速较2019年降低8.4个百分点;全市完成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9.5亿元,下降4.5%。在限额以上企业销售的商品类别中,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9.8%,粮油、食品类增长25.1%,服装、鞋帽及纺织品类增长0.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7.3%,汽车类下降6.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3.6%)。2021年前三季度,宁波市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7.9亿元,同比增长13.9%,平均增速低于2019年前三季度2.7个百分点,消费仍处于恢复期。在限额以上主要商品类别中,汽车、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零售额分别增长23.3%、41.2%、12.1%和6.7%。

2020年,宁波市完成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9786.9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较2019年降低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407.0亿元,增长7.3%;进口3379.9亿元,增长5.6%。从贸易伙伴看,宁波市对美国、欧盟和东盟的进出口额分别为1735.3亿元、1707.8亿元和1079.5亿元,分别增长22.0%、7.2%和10.5%;对“一带一路”沿线65国进出口额2764.2亿元,增长4.9%。2021年前三季度,宁波市自营进出口总额为8729.8亿元,同比增长22.5%,两年平均增长13.0%,平均增速较2019年前三季度明显上升。

(二)宁波市财政实力

2020年,减税降费政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下,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放缓,但收入质量和自给能力仍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明显回升;因一次性收入减少,202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减少,但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仍然显著,对全市可支配财力提供较强支撑,2021年以来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回升,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幅有所收窄。

跟踪期内,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景气度较高的土地市场为宁波市财政收入的规模及质量优势提供了保障,但减税降费和新冠疫情仍带来增收压力。2020年全市可支配财力1为5030.65亿元,同比增长9.76%,增速较上年下降24.47个百分点。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对可支配财力的贡献相对突出,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占可支配财力的比重为50.31%;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对宁波市可支配财力的贡献程度自2018年以来持续上升,2020年占可支配财力的比重为49.23%,较2019年上升0.39个百分点。

图表 2.  2018-2020年宁波市财政收入情况(单位:亿元)2

科  目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全市

市级

全市

市级

全市

市级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

2106.48

934.13

2327.54

922.91

2530.99

1149.99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379.69

146.02

1468.51

127.41

1510.84

144.73

转移性收入

467.63

421.79

777.95

597.95

836.71

704.33

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3

259.16

259.16

81.09

81.09

183.44

183.44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

1295.09

377.44

2238.25

595.86

2476.34

1580.53

其中: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

999.24

109.12

1951.57

275.01

1836.79

1090.73

上级转移支付收入

4.70

4.70

3.73

3.73

60.03

60.03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4

165.48

165.48

144.53

144.53

303.29

303.29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合计

13.19

7.59

17.70

10.36

23.32

15.89

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11.76

6.68

14.52

7.30

23.22

15.88

总计

3414.75

1319.16

4583.49

1529.13

5030.65

2746.41

资料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在一般公共预算方面,减税降费政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下,2020年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放缓,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10.84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较2019年放缓3.5个百分点。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收入质量高,全市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2020年宁波市税收比率为83.20%,较2019年增长0.29个百分点。主要税种中,2020年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契税及耕地占用税分别为520.27亿元、237.21亿元、95.16亿元、81.45亿元和133.89亿元,占当年税收收入的比重合计为84.96%,其中个人所得税、契税及耕地占用税当年分别增长10.6%和10.2%,企业所得税同比增长1.1%,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分别同比下降3.9%和13.2%。此外,2020年宁波市其他地方各税合计189.05亿元,同比增长35.1%,为宁波市贡献了主要的税收增量。2020年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742.09亿元,同比下降1.5%,当年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5为86.73%,属较好水平,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幅增长而支出有所压缩,主要表现为城乡社区支出较2019年减少166.46亿元至241.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较2019年提升3.66个百分点。在支出具体结构方面,2020年宁波市财政对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6、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7、节能环保、城乡社区、农林水务和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支出为1241.56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1.27%;同期,全市对科学技术、资源勘探工业信息及商业服务业等扶持产业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的支出为285.25亿元,占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16.37%。

根据宁波市统计局网站数据,2021年前三季度,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471.2亿元,增长18.0%,其中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分别为1266.0亿元和205.2亿元,分别增长21.4%和0.3%,当期税收收入增长快速回升,而非税收入增长继续压缩,税收比率较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86.05%。同期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393.1亿元,增长11.8%,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为105.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能够覆盖相应支出。

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2020年由于一次性清缴收入减少,宁波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同比下降5.88%至1836.79亿元,但当地土地出让情况仍然较好,当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717.26亿元,增长39.86%。同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60.01亿元,下降3.13%,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及对应专项债务收入安排的支出1256.50亿元,增长36.38%;当年结转下年支出为451.11亿元。

2021年前三季度,宁波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205.6亿元,增长6.0%,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129.3亿元,增长4.2%;同期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013.0亿元,增长15.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784.5亿元,增长39.3%。

相较于全市的财力结构,宁波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相对较小,债务收入和下级上解、上级补助收入是本级可支配财力的重要构成。由于基金收入结算体制调整,2020年宁波市对各区及相关开发园区土地出让收入进行集中收缴,在计提国家、省、市政策性资金后再对区县(市)转移支付返还,因此当年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及对区县(市)转移支付支出均显著增长。2020年宁波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4.73亿元,同比增长13.60%,其中税收收入75.98亿元,占比52.50%;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65.23亿元,同比下降1.94%。同年,宁波市级以下级上解收入及上级转移支付为主的转移性收入为704.33亿元,转移性支出(未含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支出)为621.32亿元。此外,2020年宁波市地方政府一般债券收入183.44亿元(新增一般债券收入23.00亿元,置换一般债券收入0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为160.44亿元),也是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的主要来源之一,同年市级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和转贷支出分别为39.82亿元和123.62亿元。

2020年,宁波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1090.7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96.61%,主要系基金收入结算体制调整所致;同年土地开发支出、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其他自行试点项目收益专项债券收入安排的支出亦有所增加,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30.45亿元,同比增长80.47%,同时2020年宁波市对区县(市)转移支付支出由2019年的65.58亿元增至658.62亿元。此外,2020年宁波市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收入为303.29亿元(新增专项债券收入235.00亿元,置换专项债券收入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收入为68.29亿元),也是市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的主要来源之一,同年市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还本支出和转贷支出分别为24.14亿元和202.15亿元。

(三)宁波市政府债务状况

跟踪期内,宁波市政府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政府债务虽有增长,但保持在限额以内,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自《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实施以来,宁波市不断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控债务规模。截至2020年末,宁波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为2161.4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9.98亿元,其中政府债券余额为2158.45亿元,占比99.86%。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177.57亿元,较当年一般债务限额1285.87亿元少108.30亿元;专项债务余额983.91亿元,较当年专项债务限额1141.48亿元少157.57亿元。

从债务层级上看,2020年末宁波市级政府债务余额为792.78亿元、区县(市)级债务余额为1368.70亿元。从偿债年度来看,2021-2023年和2024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分别为209.17亿元、258.07亿元、246.14亿元和1448.1亿元。

截至2020年末,宁波市或有债务余额为80.62亿元,其中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为23.76亿元,政府负有一定救助责任的债务为56.87亿元。

(四)宁波市政府治理状况

跟踪期内,宁波市政府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及服务能力;及时有效地公布相关政府信息,政府公信力持续提升。同时,根据“十四五”规划方向,宁波市计划全面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跟踪期内,宁波市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同时注重工作实效,切实提升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宁波市政府始终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并建立了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建议提案办理机制,2020年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525件、市政协提案402件,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

跟踪期内,宁波市能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宁波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综合各级政府及部门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情况,及时披露政务信息,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根据《宁波市202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2020年,宁波市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68.1万条,其中,市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公开各类信息11.65万条,全市主动公开政策文件、图解及解读材料8570条;共受理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3517件。

“十三五”期间,宁波市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四大建设”,规划建设前湾新区、甬江科创大走廊等重大片区,宁波栎社机场三期、甬台温沿海高速建成投用,一批重大交通项目有力推进。“十四五”期间,宁波市计划全面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70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00万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形成一批现代化建设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浙江省“八八战略”,进一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宁波市出台了《数字宁波建设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宁波市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强化数字技术创新并夯实基础支撑体系,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数字经济、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核心的数字宁波发展格局。宁波市出台的《宁波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指出,宁波市将打造覆盖“应用场景—核心算法—智能器件—智能软件及系统—智能产品—智能企业—智能产业”的智能产业链条,形成以甬江科创大走廊和前湾新区为两极、产业基地为多点的空间布局。

(五)外部支持

宁波市是我国的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属国内重要的工业城市,对长三角南翼经济的贡献度较突出,在产业布局及城镇建设等方面的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发展可得到上级政府的良好支持。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宁波市积极发挥海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对接“一带一路”倡议。2017年9月浙江省政府批复设立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要求以宁波梅山新区为核心载体,以港口互联互通、投资贸易便利化、产业科技合作、金融保险服务、人文交流为重点,积极打造“一带一路”港航物流中心、投资贸易便利化先行区、产业科技合作引领区、金融保险服务示范区、人文交流门户区。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了27个城市为中心区,宁波市为其中之一。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宁波市建设海洋中心城市的举措将继续得到支持,与杭州的对接有望进一步加强。

三、 债券偿付保障分析

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均纳入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管理,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还。跟踪期内,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持续增加,其中税收收入占比较高,收入质量及稳定性较好,有利于为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本息偿付提供保障。

四、 结论

宁波市是我国东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及工业城市,以海洋经济、开放经济和民营经济为发展优势,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经济实力在浙江省及全国范围均处于相对领先水平。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宁波市经济增速明显放缓,但仍高于全国水平。2021年以来,宁波市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的较快回升是主要复苏动力。2020年,减税降费政策叠加新冠疫情影响下,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放缓,但收入质量和自给能力仍处于较高水平,2021年以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明显回升;因一次性收入减少,202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减少,但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长仍然显著,对全市可支配财力提供较强支撑,2021年以来政府性基金收入增速回升,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增幅有所收窄。

跟踪期内,宁波市政府持续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政府债务虽有增长,但保持在限额以内,风险处于可控范围。同时,宁波市政府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提高政府运行效率及服务能力;及时有效地公布相关政府信息,政府公信力持续提升;根据“十四五”规划方向,宁波市计划全面建设高水平国际港口名城、高品质东方文明之都,加快打造现代化滨海大都市。

本次跟踪所涉债券偿付资金安排纳入宁波市一般公共预算管理,偿债资金来源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偿付保障程度高。


附录一:

2015-2020年宁波市政府一般债券公开发行情况8


债券简称

(银行间)

发行金额(亿元)

起息日期

发行期限

票面利率(%)

15宁波债01

29.2

2015/7/13

3年

2.84

15宁波债02

44.1

2015/7/13

5年

3.13

15宁波债03

29.9

2015/7/13

7年

3.46

15宁波债04

43.8

2015/7/13

10年

3.47

15宁波债25

10.2

2015/11/11

3年

2.87

15宁波债26

15.3

2015/11/11

5年

3.08

15宁波债27

10.2

2015/11/11

7年

3.24

15宁波债28

15.3

2015/11/11

10年

3.33

2015年小计

198.0

16宁波债01

18.1

2016/5/16

3年

2.61

16宁波债02

26.2

2016/5/16

5年

2.78

16宁波债03

19.2

2016/5/16

7年

3.02

16宁波债04

26.2

2016/5/16

10年

3.09

16宁波债09

17.4

2016/9/14

3年

2.43

16宁波债10

25.9

2016/9/14

5年

2.59

16宁波债11

17.4

2016/9/14

7年

2.83

16宁波债12

25.9

2016/9/14

10年

2.82

2016年小计

176.3

17宁波债01

9.5

2017/5/17

3年

3.77

17宁波债02

14.2

2017/5/17

5年

3.89

17宁波债03

9.5

2017/5/17

7年

4.03

17宁波债04

14.2

2017/5/17

10年

4.13

17宁波09

18.4

2017/9/13

3年

3.60

17宁波10

27.6

2017/9/13

5年

3.71

17宁波11

19.4

2017/9/13

7年

3.85

17宁波12

27.6

2017/9/13

10年

3.93

2017年小计

140.4

18宁波债01

18.70

2018/07/11

3年

3.27

18宁波债02

28.30

2018/07/11

5年

3.37

18宁波债03

18.80

2018/07/11

7年

3.65

18宁波债04

28.30

2018/07/11

10年

3.72

18宁波09

6.00

2018/09/18

5年

3.90

18宁波10

6.00

2018/09/18

10年

4.05

18宁波16

11.8267

2018/11/21

5年

3.56

18宁波17

17.50

2018/11/21

10年

3.80

2018年小计

135.4267

19宁波债01

8.00

2019/2/28

10年

3.40

19宁波债05

17.5180

2019/5/23

5年

3.39

19宁波债06

17.6171

2019/5/23

10年

3.53

19宁波债10

4.00

2019/7/18

10年

3.42

19宁波14

33.9519

2019/9/18

7年

3.34

2019年小计

81.0870

20宁波债01

8.00

2020/3/17

30年

3.47

20宁波06

36.045

2020/5/25

5年

2.34

20宁波12

42.9333

2020/7/29

5年

2.87

20宁波13

38.647

2020/7/29

7年

3.13

20宁波债17

18.40

2020/9/22

10年

3.38

20宁波债18

15.00

2020/9/22

10年

3.38

20宁波24

24.4129

2020/11/10

10年

3.43

2020年小计

183.4382

资料来源:Wind


附录二:

评级模型分析表及结果



一级要素

二级指标

风险程度

个体信用

经济实力

地区生产总值

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2

经济增长水平

3

财政实力

综合财力

1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1

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

2

税收比率

2

财税增长水平

1

债务负担

负债率

3

债务率

4

或有债务

3

个体风险状况

aaa

外部支持

支持因素调整方向

不调整

信用等级

AAA

 

附录三:

评级结果释义

根据财政部《关于做好2015年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等级符号及含义如下:

等  级

含  义

AAA级

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AA级

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

A级

偿还债务能力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较低。

BBB级

偿还债务能力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违约风险一般。

BB级

偿还债务能力较弱,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很大,违约风险较高。

B级

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大地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很高。

CCC级

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度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极高。

CC级

基本不能偿还债务。

C级

不能偿还债务。

注:AAA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信用等级略低于本等级;AA级至B级可用“+”或“-”符号进行微调,表示信用等级略高于或低于本等级。

 


[1]可支配财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合计+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合计+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合计。

[2]为财政决算数。

[3]其中,2018-2020年,新增一般债券收入分别为12.00亿元、12.00亿元和23.00亿元,置换一般债券收分别为171.53亿元、0亿元和0亿元,再融资一般债券收入分别为75.63亿元、69.087亿元和160.44亿元。

[4]其中,2018-2020年,新增专项债券收入分别为78.00亿元、111.00亿元和235.00亿元,置换专项债券收入分别为46.47亿元、0亿元和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券收入分别为41.01亿元、33.5298亿元和68.29亿元。

[5]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政府性基金预算自给率以此类推。

[6]2019-2020年为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

[7]2019-2020年为卫生健康支出。

[8]2015-2016年所发行的3年、5年期政府债券,以及2017-2018年所发行的3年期政府债券已如期偿付。


   [附件下载]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