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动态
三个“保”精准直达 助力稳主体增就业保民生

来源:宁波市财政局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2-09-20 16:32 阅读次数:

字体:[ ] 视力保护色:

为应对当前我市小微企业和就业群体面临的切实困难,市财政局主动探索“财政+金融”纾困政策,于近期创新推出“薪资保”“稳业保”“灵活保”组合式财政支持稳就业政策性金融产品。这是在中央、省级一揽子政策之外,宁波创新推出的稳企稳岗财政金融支持措施。“三个保”落地一个多月以来,有效帮扶了我市一批“扶一把就能活”的小微企业。截至8月30日,“薪资保”已完成有效授信(明确10个月内分月发放到职工账户)72.7亿元,惠及1667户小微企业的153149名职工;“稳业保”已覆盖37661名职工;“灵活保”已完成投保39942人。



一、聚焦三个压力,支持关键现金流

(一)聚焦困难时期小微企业的工资现金流压力,保住企业岗位。

“薪资保”是定向保障职工薪资的专项政策性信贷产品。银行机构向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提供10个月贷款,按月精准直达职工工资账户。“薪资保”企业名单自下而上形成,各区(县、市)挖掘“扶一把就能活”的小微企业,提出本地区“薪资保”企业“白名单”,经欠薪欠息、逃税骗税等失信行为“灰名单”对比筛查后,形成“薪资保”企业名单,银行机构形成基本统一的专项风控流程。财政为贷款提供全额贴息,企业承诺信贷期间不主动辞退员工,通过保住市场主体、稳住工作岗位来稳住就业市场。

(二)聚焦失业时期企业职工的生活现金流压力,鼓励安心择业。

“稳业保”是为企业职工提供阶段性民生保障的专项政策性保险产品。当投保职工所在企业受疫情影响出现破产、用工收缩导致的裁员等情形时,经核保由保险机构给予符合条件的失业职工最高6000元的资金补偿,赔付资金最长分4个月进入职工个人账户。“稳业保”通过保险条款设置,在现有政策性失业保险待遇基础上实现政策叠加,避免影响投保职工享受已有政策保障。每人50元保费由财政资金提供全额补助,鼓励其安心择业,实现再就业。

(三)聚焦工伤时期灵活就业人员的生存现金流压力,免除后顾之忧。

“灵活保”是专门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工作伤害的专项商业保险产品。在宁波灵活就业平台注册投保的人员,工作过程中遭受人身伤害时,由保险机构提供最高30万元的意外保障。目前,宁波很大部分灵活就业劳动者未被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覆盖,“灵活保”专项保障未能参加工伤保险的各类灵活就业人员。每人每天0.6元的保费由财政提供50%补助,填补社会保障制度的空白,免除灵活就业后顾之忧。

二、提增三个效益,优化政策设计

(一)提增财政面效益,提高财政“性价比”。

从财政视角看,三款政策性金融产品具有“小切口、大作用,花小钱、办大事”的特点,通过财政资金引导信贷、保险、担保等金融资源协同发力,符合财政资金提升效能的导向。同时,3款政策性金融产品在设计上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财政“性价比”。“薪资保”通过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的信贷增信和央行货币信贷工具的政策支持,实现3.5%的统一贷款利率,仅为一年期贷款LPR基准水平,比正常市场上面向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常见利率低1.5%以上,有效降低了贴息财政支出。“稳业保”和“灵活保”由政府主导产品推广确保客户基数,实现保险产品的“大数法则”,“稳业保”还引入宁波政府性融资担保“微担通”业务的优质客户群体作为客户基本盘。通过双管齐下压低保险定价,“稳业保”实现最高120倍的杠杆倍数,“灵活保”与市场上类似产品相比,将保险定价压低约40%-70%(根据不同职业),有效节约了保费补贴财政支出。

(二)提增经济面效益,增强资金引导力。

3款政策性金融产品一举多得,既补上了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的金融短板,又能实现扩大就业、带动消费。年底前,计划实现“薪资保”服务小微企业超8000户、惠及职工超12万人,“稳业保”覆盖职工超50万人,“灵活保”投保人员超5万人。也就是说,“薪资保”通过2.32亿元的财政贴息,引导80亿元信贷资源满足宁波市小微企业和企业职工的信贷需求及消费需求,杠杆放大约35倍;“稳业保”通过预计2500万元的保费财政补贴,撬动最高120倍的商业保险资源投入民生兜底;“灵活保”通过预计500万元的财政保费补贴,带动预计上千万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保障。

(三)提增社会面效益,强化政策精准性。

为小微企业和灵活就业群体纾困解难,是宁波稳经济、稳就业的必然要求。目前,宁波小微企业约40万家,按户均用工15人计算,小微企业容纳就业预计600万人。宁波灵活就业登记人员约13万人,全市灵活就业人员预计有150万人。年底前,3款政策性金融产品将实现覆盖2%的小微企业、8%的企业职工和3%的灵活就业人员,对最困难的群体“先扶一把”。同时,“薪资保”针对薪资贷款易被企业挪作他用的难点,贷款进入企业“薪资保”专户,每月依据企业提供的工资清单受托支付直达员工账户。“稳业保”针对失业职工取得辞退证明存在阻碍的堵点,保险以社保断缴作为核心触发条款,职工做非主动离职的承诺,无需额外提供材料,简化失业职工出险流程。“灵活保”针对灵活就业人员工作内容不确定、工作时间不确定的痛点,保险实现不分职业统一定价,按天投保计费,便利灵活就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投保。同时,通过3款政策性金融产品的推广,帮助摸清宁波小微企业和灵活就业群体的底数,为进一步针对性帮扶提供支持。

三、实现三个直达,做好制度规划

(一)做好顶层设计,实现政策直达基层。

疫情以来,立足财政的引导撬动和成本分担作用,宁波做好趋势预判、系统谋划增量政策工具,打足了政策提前量和冗余度。本次组合式财政支持稳就业政策性金融产品,作为较为成熟的既有政策储备,根据形势第一时间纳入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迅速实现落地。市财政局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和宁波银保监局出台《关于推进财政支持稳就业促共富工作实施方案》(甬财金〔2022〕555号),并印发3款政策性金融产品的政策细则。在市就业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由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牵头推进政策实施,建立了“市-区(县、市)-乡镇(街道)”三级贯通的工作联系网络,每个乡镇街道实现责任到人。政策与市财政局2020年创新推出的“微担通”政策(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从逻辑上层层递进、循序发力:先是促经济发展,后是稳市场主体,再是增就业岗位,最后是保民生兜底,确保宁波市场主体和就业群体多出2-3年的腾挪生存空间,使城市经济更具韧性、更加抗压、更有活力。

(二)做好组织保障,实现服务直达主体。

乡镇街道、以及银行、保险、融资担保等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贴近一线的优势,成立内部专班,专人负责对接小微企业和企业职工需求,主动上门做好服务工作。各金融机构加大研发投入,“薪资保”上线了全线上化“T+0”授信审批系统,“稳业保”线上投保平台投入使用,“灵活保”接入“就在宁波”灵活就业综合保障平台,科技助力提升受益对象政策体验感。同时,政策相关财政资金由市财政局牵头落实,并实行“一个口子进出”,方便资金申报审核,及时直达受益对象。其中需要市与区(县、市)共同分担的部分,两级财政后期再通过年终体制结算完成上划,提高政策资金兑现效率。宁波财政局强化服务,优化产品设计和资金兑付渠道,3款政策性金融产品的财政贴息补助、财政保费补助均实现“先贴后结”,无需小微企业和就业人员先行垫付,进一步减轻收益对象负担。

(三)做好督查考核,实现激励直达一线。

属地政府和金融机构是政策实施的“入口”和“出口”。对于属地政府,市财政局将工作纳入宁波市财政管理激励评价体系,对工作推进有力的区(县、市)给予激励,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区(县、市)给予适当扣分,并酌情减少“薪资保”分配额度。对于金融机构,工作纳入市督考办、市财政局牵头的宁波市金融机构争先进位绩效评价体系,定期“比拼晾晒”,对工作成绩突出的银行机构、保险机构给予适当倾斜加分,通过国库公款存放额度、政府出资投保产品承保人(共保人)资格等政府资源激励相关金融机构。通过督查考核激励先进、勉励后进,充分调动各类服务力量落实政策的积极性。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