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动态
【共富案例】象山:闲房变现钱,让剩余劳动力变的更富裕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4-07-03 17:04 阅读次数:

字体:[ ] 视力保护色:

在宁波市象山县,一间间“沉睡”的老宅正在焕发新生,成为促进当地百姓共同富裕的关键棋子。以财政为杠杆,通过创新机制和政策扶持,象山成功地将闲置农房转变为生机勃勃的农村发展资源,为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现了新的财富增长点。

象山以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为抓手,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下的确权行动,资金引导下的资源活化,以及协议保障下的产权保护。这些规范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闲置农房的潜在价值宝库。自2020年以来,象山县累计盘活1430宗闲置农房,招引130个乡村产业项目,总投资高达21.6亿元,带动近三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速均超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4万元。


微信图片_20240703170118.jpg

方家岙村全景图


全国文明城市主要依据《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进行测评优选,并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评价作为申报全国文明城市的前置条件,测评结果单独排序,按百分计算,得分低于85分的,不能参与全国文明城市申报,同时,该项得分按20%的比例计入全国文明城市总得分。


微信图片_20240703170126.jpg

方家岙民宿一条街


东陈乡东旦村的沙滩项目开发则是另一种财政智慧实践。荒芜的沙滩变身时尚运动主题海滩,既丰富了旅游资源,也带动了民宿业的蓬勃发展。从最初的5家,到现在村里子80%的闲置房屋都被盘活开起了民宿,平均营收也在逐年增长,而沙滩租赁更是为村集体创造了一笔不菲的年度收入。


微信图片_20240703170129.jpg

东旦沙滩


在多样化盘活模式下,农户可以自营出租,也可以选择集体统一流转或是引导资源综合开发等多种形式,让农房不仅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的平台。这不仅提升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同样增加了经营性收入。数字化手段的应用则解决了找房、验房、选房、用房和管房等一系列难题,提高了盘活效率和效果。

更重要的是,这对于吸纳和利用当地的剩余劳动力起到了巨大作用。在方家岙村,有一家大头民宿,打理民宿的欧青芳阿姨今年已经65岁了,儿女都在外工作。自从老宅变成民宿后,由儿女进行线上运营,自己则负责在民宿里接待和日常维护。据了解,像欧阿姨这样在方家岙村经营民宿的老年人,每年人均收入达到了15万元,相较于农房盘活前的收入,增长了375%。无论是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特色民宿、文化创意工作室,还是发展乡村旅游等产业,都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鲜血液。这种多角度、宽领域的发展模式,都为村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实现了增收的梦想。

值得称道的是,象山并未止步于简单的物质利益分配,而是坚持互惠化盘活原则,确保农民、村级集体和投资主体都能从中受益。这种共赢模式大大激发了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也促进了乡贤、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等的流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如今,走在象山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和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是财政智慧与乡村梦想完美结合的结果。象山县以财政之翼,不仅打破了闲置房屋的物理应用局限,更是对农村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在这里,每一个参与乡村振兴的人都能感受到发展的脉动,共享富裕的喜悦。

【调研札记】

象山财政部门在闲置农房激活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多面手的角色。它们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又是资源的整合者,更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通过有限的财政手段,实现从闲置资源到活跃资产的华丽转变,书写乡村共富的新篇章。


本文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