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动态
从“工具应用”到“治理变革”——宁波推动零基预算深化升级

来源:宁波市财政局来源:宁波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5-09-30 09:25 阅读次数:

字体:[ ] 视力保护色:

编者按

9月25日,《中国财经报》头版刊载《从“工具应用”到“治理变革”——宁波推动零基预算深化升级》,以下为原文。


在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走深走实的基础上,浙江省宁波市日前印发《关于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实施意见》,聚焦夯基础、强统筹、破基数、保重点、定标准、提绩效六个关键环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制定16条改革举措,探索零基预算从“工具应用”向“工作理念”和“治理模式”进阶的实践路径。

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基础。宁波牢固树立“先谋事、再排钱”理念,提前研究谋划并常态化开展预算项目储备。建立健全入库前置审批评估机制,入库项目按规定完成可行性研究论证和事前绩效评估、制定具体实施计划等各项前期工作,按照轻重缓急、项目成熟度等对储备项目进行排序。管好项目执行端,通过项目代码的唯一性,全流程动态记录并反映项目预算下达、预算调整调剂、预算执行等情况,建立顺向可控、逆向可溯的完整管理闭环。完善项目库滚动管理和定期清理机制,精简归并目标接近、投入方向类同、管理方式相近的项目,清理取消政策已到期、目标已完成、绩效评估结果较差或不具备执行条件的项目。

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统筹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举措。宁波依法依规将取得各类收入全部纳入部门(单位)预算管理,未纳入预算的收入不得安排支出。加大各类收入统筹使用力度,优先使用非财政拨款收入满足支出需要。实施单位资金收支指标化管理,建立预算单位实有资金“定期+动态”清理工作机制。推进同部门、跨部门、跨层级资金统筹整合,优化增量资金配置和存量结构调整。完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预算安排统筹使用机制,形成支出合力。出台《宁波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制定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盘活专项方案,建立健全资产登记和核算制度,加强对新增资产必要性的审核,确需新增资产的,优先考虑从调剂共享平台(公务仓)调剂解决。建立常态化行政事业单位存量资产盘活机制,深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效衔接。

打破基数依赖、以零为基点编制预算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核心。产业政策方面,宁波于2022年启动财政产业政策整合提升工作,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部门+区县”统筹体系,形成了“任务、政策、资金”三张清单工作机制。3年来,累计起底梳理产业政策约3500条,通过“取消、保留、优化、新增”后,形成包含2868条产业政策的政策清单2.0版,财政资金更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集聚。民生政策方面,围绕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保障标准体系,实现全市到人到户89项基本民生政策的标准统一,推动面向常住人口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强化党委政府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目标。宁波完善细化“精准筛选”功能,在纵向维度上对“三保”支出、债务还本付息、城市运维、政府投资项目等进行分类,在横向维度上再细分刚性、基础、一般等,真正实现项目精准定位。坚持“量入为出”原则,结合本地财力情况建立预算优先保障机制。在横向维度上,对刚需类支出全额保障,对基础类、一般类支出结合财力可能合理保障;在纵向维度上,优先保障“基本民生支出”,重点保障“党委政府重点支出”,合理保障部门日常履职等“其他支出”。

支出标准是深化零基预算改革的重要保障。宁波制定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加快全市统一的预算支出标准库建设,充分发挥支出标准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基础支撑作用。按照“标准统一、分档核定、分类管理、公开透明”的要求,科学谋划并逐步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内容完整、结构优化、定额合理、程序规范的支出标准体系,目前已构建51个任务明细、171项开支标准。建立定期评估、适时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确保支出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等相适应。编制2026年预算时,根据年度执行情况,动态调整部门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限额标准,分类分档压减部门公务接待预算限额和房租标准限额。建立宣传视频制作费等预算支出标准,推进分领域分行业项目支出标准建设,规范财政资金预算安排。

此外,宁波将绩效管理贯穿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将事前绩效评估实质性嵌入决策程序,对于新增、到期延续、发生重大调整的财政政策和项目按规定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估,强化评估结果与预算挂钩机制。编制2025年预算时,在事前绩效评估环节全市累计核减支出144亿元。对于存量项目,分3—4年全面开展期中绩效评估,重点评估政策环境变化、绩效目标合理性、执行偏离度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进行政策纠偏和预算调整。优化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机制,绩效自评分类排序结果为C、D类的,及时完善政策、核减预算或取消项目;财政评价结果为“中”的,及时调整完善政策;财政评价结果为“差”的,原则上取消安排预算或终止政策。


微信图片_2025-09-30_092216_696.png

【返回首页】 【打印】 【关闭】